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运营 > 正文

海尔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海尔企业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2024-12-07 4718 0 评论 企业运营


  

本文目录

  

  1. 海尔的薪酬管理案例分析
  2. 关于海尔集团成功的案例分析
  3.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一、海尔的薪酬管理案例分析

引导语:海尔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跨国企业。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2002年,海尔牌价值评估为489亿元,跃居全国第一品牌。海尔产品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2003年,海尔获准主持制定四项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海尔已经将企业间的竞争由技术水平竞争、专利竞争转向标准上的竞争。

  

海尔价值观的核心是创新。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基础、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因此,海尔的薪酬体系也是随着整体战略的创新而不断创新的。

  

二、使薪酬制度同变化的战略相匹配

  

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7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于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7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以后),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1/3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1、名牌战略阶段的薪酬制度——以质量为主

  

这一时期,在海尔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以开创海尔的优质品牌。海尔把重点放在产品与服务质量上,因此,薪酬管理制度也就以工作量为主要内容。以质量为主的薪酬管理制度主要是改变员工的质量观念。薪酬制度特点是把工资考核制度的重点放在质量考核上。

  

当时海尔建立了“质量价值券”考核制度,要求员工不但要干出一台产品,而且要干好一台产品。海尔把以往生产过程中出现过的所有问题,整理、分析汇编成册,针对每一个缺陷,明确规定了自检、互检、专检三个环节应负的责任价值,质检员检查发现缺陷后,当场撕价值券,由责任人签收,每个缺陷扣多少分全都印在质量手册上。对操作工互检发现的缺陷,经质检人员确认后,当场予以奖励,同时对漏检操作工和质检员进行罚款。质量价值券分红券和黄券,红券用于奖励,而黄券则用于处罚。在海尔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小故事:1992年11月23日,

  

一位总装质检员在检查冰箱装配质量时发现一台冰箱温控器螺丝没有固定到位,就按缺陷性质和责任价值撕了价值券,引起被查的工人对质检员出言不逊,并拒签价值券,当质检员要按拒签处罚时,遭到了这位工人一拳。最终厂方对这

  

位工人通报批评并将其降为临时工。制度就这样坚持下来。后来工人们发现,虽然每天出现问题马上要受到处罚,并要立刻整改,但到月底一算,在质量方面的收入反而比以往增加了,因为制度的坚持使质量指标提高了。质量价值券在生产过程中的实行,使海尔上下工序建立起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每个工人都把下道工序当作用户,质量指标日益提高。其次,考核重点是遵章守法,凡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是摆样子,而是建立一项就执行一项、考核一项、兑现一项。所以,此时的薪酬分配制度主要同质量挂钩,谁出质量问题,就按考核规定扣掉谁的工资。

  

2、多元化阶段的薪酬制度——多种工资模式并存

  

多元化阶段的薪酬制度是实行分层、分类的多种薪酬制度和灵活的分配形式,规范到了13种薪酬模式。科技人员实行科研承包制,营销人员实行年薪制和提成工资制,生产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辅助人员则实行薪点工资制。海尔工资分档次发放,岗位工资标准不超过青岛市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岗位工资+国家补贴=工资总额。每月无奖金,年终奖金不超过两个月的工资。科研和销售人员实行工效挂钩,科研人员按市场效益和科研成果进行奖励,销售人员如果是外聘的推销员,收入和推销的成果挂钩。

  

对于一线员工,在质量价值券的基础上,推行计点到位,绩效联酬的全额计点工资制。这里的“点”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的基本计量单元。本着“工资总额增长低于企业利税增长、平均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两低于”原则,确定员工的工资总额与增长幅度,然后根据预计的点数总和来确定点值。岗位点数是根据工作的操作复杂程度、岗位体力要求、工作危险程度等来确定。接着,岗位点数工资单价=点数×点值,从而算出岗位计件工资额=岗位工资单价×产量±各种奖罚。在海尔的日常管理中,一线员工的工资是运用上述公式通过3E卡算出的,员工可以根据劳动成果自己算出工资数额。例如,海尔电冰箱将生产过程分解为160个工序,540项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这种计酬方式使一线员工的收入与其劳动数量与质量直接挂钩,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减少了管理的难度,避免了互相扯皮等现象的发生。在工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海尔一直坚持“公开、

  

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个岗位、每个动作都进行了科学的测评,计点到位,绩效联酬。每位员工都有一张3E卡(3E——每人:Everyone,每天:Everyday,每件事Everything),劳动一天,员工就可根据当天的产量、质量、物耗、工艺等9大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计算出当日的工资,即所谓“员工自己能报价”。管理人员则根据目标分解为:年度目标-月度目标-日清,计算出当月的应得工资。员工的工资都公开透明,只按效果,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同效同酬观念。在海尔,高素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人才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对于销售及科研人员的工资确定,海尔一直坚持向市场要报酬的做法,并较早地实行了年薪制。“主副联酬”是海尔对销售人员采取的特有的工资奖惩制度。即将业绩分为主项(如卖货量)、副项(如产品均衡率),两者联系起来综合考查具体的工作业绩。通过严格的量化指标,真正实现了有市场才有效益;对于研发人员,薪酬的多少并不是以进行了多少项改造创新为衡量标准,而是决定于其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和市场效益。在激励的方法上,海尔更多地采用“即时激励”的方式。为鼓励员工搞技术发明,海尔集团还颁布了《职工发明奖酬办法》,设立了“海尔奖”、“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等根据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授奖。

  

在海尔内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都有一个需要对自己的市场负责的`主体。“下道工序就是用户”,自己就代表用户,或者自己就是市场。每位员工最主要的不是对他的上级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他自己的市场负责。

  

海尔的市场链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市场链旨在增强职工的市场竞争观念,并在工资分配中加以体现。

  

海尔薪酬管理的经验证明,任何企业的薪酬管理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变化。海尔薪酬管理的艺术就体现在战略性地调整薪酬体系,把薪酬体系和经营战略联系起来。根据战略性的观点,通过薪酬计划来提升企业的部分优势来源于:

  

(1)企业经营战略与薪酬体系之间如何适应;

  

(2)薪酬与人力资源其他活动之间的适应性;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普遍认为企业应该以企业产品品质作为企业经营的主题,“全面质量管理(TQM)”正在世界范围内风行。在名牌战略阶段,海尔也是刚刚起步不久,属于开创市场、打造品牌的时期,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经营环节的重中之重,战略重点理所应当放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面,建立了全面质量体系。因此,在薪酬管理制度方面,海尔也以质量为主要内容,将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利用质量价值券等手段,使考核、薪酬与质量紧密、直接挂钩,生产线上的每个员工的工资,都是根据质量价值券等每天讲点到位的,根据奖罚情况,每个人对当天的收入都心中有数,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形成了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这种做法为海尔保证优良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后来海尔凭借其精良的产品实力进入国际市场起了基础性的作用。

  

在多元化阶段,海尔在电冰箱这样的单项业务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基础上,转向多元化发展。一是这可以规避单业竞争带来的风险;可以使网络和产品形成互补,使效用发挥到最大。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色电视机,每一到两年做好一种产品,七年里重要家电产品线已接近完整。新产品领域的拓展,研发工作起关键性作用。对研发人员,采用以科研成果的市场化率和市场效益为衡量标准的奖酬制度,一方面给科研人员以很大的工作压力,迫使他们不断创新,不断有新成果,不仅如此,还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研发,减少无效劳动和资金浪费,同时多劳多得的切实利益也给他们无穷的动力,使他们有了很高的工作热情和研发积极性。

  

海尔是国内最早开始国际化的企业之一,也是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家电企业。海尔成功地将市场链管理模式引入企业的内部管理,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

  

这一管理机制,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最大化为顾客至上。海尔采用市场链的模式,通过这种内部模拟市场进行分配的形式,促进了企业的管理,使人与人之间的责任环环相扣,增强了员工的岗位责任感,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全面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

  

在薪酬管理方面,海尔不断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使薪酬制度与经营战略相匹配,对员工做到了最有效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和激励。海尔的管理模式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薪酬是指员工向其所在单位提供所需要的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补偿,是单位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薪酬包括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两大类,经济性薪酬分为直接经济性薪酬和间接经济性薪酬。直接经济性薪酬是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准以货币形式向员工支付的薪酬。间接经济性薪酬不直接以货币形式发放给员工,但通常可以给员工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减少员工额外开支或者免除员工后顾之忧。非经济性薪酬是指无法用货币等手段来衡量,但会给员工带来心理愉悦效用的一些因素。

  

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的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薪酬管理要为实现薪酬管理目标服务,薪酬管理目标是基于人力资源战略设立的,而人力资源战略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薪酬管理包括薪酬体系设计、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薪酬体系设计主要是薪酬水平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和薪酬构成设计;薪酬日常管理是由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组成的循环,这个循环可以称之为薪酬成本管理循环。薪酬设计是薪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如果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等方面有问题,企业薪酬管理不可能取得预定目标。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工作是薪酬管理的重点工作,应切实加强薪酬日常管理工作,以便实现薪酬管理的目标。

  

薪酬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薪酬管理应达到以下三个目标,效率、公平、合法。达到效率和公平目标,就能促使薪酬激励作用的实现,而合法性是薪酬基本要求,因为合法是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效率目标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站在产出角度来看,薪酬能给组织绩效带来最大价值,第二个层面是站在投入角度来看,实现薪酬成本控制。薪酬效率目标的本质是用适当的薪酬成本给组织带来最大的价值。

  

公平目标包括三个层次,分配公平、过程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是指组织在进行人事决策、决定各种奖励措施时,应符合公平的要求。如果员工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将会产生不满。分配公平分为自我公平、内部公平、外部公平三个方面。过程公平是指在决定任何奖惩决策时,组织所依据的决策标准或方法符合公正性原则,程序公平一致、标准明确,过程公开等。机会公平指组织赋予所有员工同样的发展机会,包括组织在决策前与员工互相沟通,组织决策考虑员工的意见,主管考虑员工的立场,建立员工申诉机制等。

  

合法目标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前提,要求企业实施的薪酬制度符合国家、省区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要求,如不能违反最低工资制度、法定保险福利、薪酬指导线制度等的要求规定。

  

(一)"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1997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试点之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赛马不相马"--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原则

  

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海尔认为,每一个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规模越大,这个斜坡的角度越大。员工的惰性是人才发展的阻力,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克服惰性,不断向目标前进,才能发展自己,否则只能滑落和被淘汰。止住人才在斜坡上下滑的动力是人的素质。在海尔谈到素质,人们都认同这样一种理念:在一点一滴中养成,从严格的管理中逼出。为此,海尔实施了全方位的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以求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解决在最短的时间,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在海尔集团深入人心,为每个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动力。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十分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自觉地为自己"上坡"加"油"。

  

"变相马为赛马",实际上是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的一种体现和保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海尔领导集团看来,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不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了。为了把每个人的最为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海尔人"变相马为赛马"。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品牌",率先转变大多数企业干部处的职能,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发挥员工潜能的政策。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专门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

  

"赛马"遵循着"优胜劣汰"的铁的规律。任何人,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有创业,没有守业;谁守业,不进取,谁就要被严酷的竞争所淘汰。另外,海尔的"赛马"是全方位开放式的,所有的岗位都可参赛,岗岗是擂台,人人可升迁,而且向社会开放。在这里,没有身份的贵贱、年龄的大小、资历的长短,只有技能、活力、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相马"将命运交给了别人,而"赛马"则是将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是人才,赛中看,在海尔,是每个人自己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

  

3."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对已经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海尔的用人制度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判。市场经济中人的本质关系是利益驱动关系,信任不信任一个干部是依据个人感情还是依据对干部工作能力的考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海尔集团依据这个原则制定了:"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4."海豚潜下去越深,跳得就越高"

  

这是海尔的沉浮升迁机制。一个干部要负责更高层次的部门时,海尔不是让他马上到该岗位任职,而是先让他去该岗位的基层锻炼一个时期。有的已经到了很高的职位了,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去;有的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综合协调的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这些部门来锻炼。这样对一个干部来说压力可能较大,但也锻炼了干部,培养了其综合能力。

  

定额淘汰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有百分之几的人员被淘汰。在海尔没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说,"无功便是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的比例实行定额淘汰。海尔实行"三工转换制度"。该制度是将企业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通过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使所有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降级、取胜、淘汰。努力者,试用员工转为合格员工乃至优秀员工。不努力者,就会由优秀员工转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更为严格的是,每次考评后都要按比例确定试用员工,如此一来,人人都有危机感。一种新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谁砸海尔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

  

(三)"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机制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在新的经济时代,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应成为创新的主体。为此海尔设计了市场链的思路。

  

1."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公"--市场链

  

海尔认为:企业内外部有两个市场,内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员工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外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海尔内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都有一个需要对自己的市场负责的主体。下道工序就是用户,他就代表用户,或者他就是市场。每位员工最主要的不是对他的上级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市场负责。

  

2.即时激励--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为鼓励员工搞技术发明,集团颁布了《职工发明奖酬办法》,设立了"海尔奖""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根据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授奖。

  

二、企业发展战略是薪酬制度确定的基础

  

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7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于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7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以后),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1/3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海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随时调整薪酬制度。

  

国际上认为,企业20世纪80年代应该以品质作为企业主题,也就是全面质量管理。这个阶段海尔把主要的工作放在质量上,因此薪酬管理制度也就以质量为主要内容。以质量为主的薪酬管理制度主要是改变员工的质量观念。企业的薪酬制度特点是把工资考核制度的重点放在考核质量上。当时海尔建立了质量价值券考核制度,要求员工不但要干出一台,而且要干好一台产品。其次考核重点是遵章守法,凡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是摆样子,而是建立一项就执行一项、考核一项、兑现一项。所以,此时的分配制度主要同质量挂钩,谁出质量问题,就按考核规定扣掉谁的工资,这种做法对后来进入国际市场非常有利。

  

(二)多元化阶段的薪酬制度--多种工资模式

  

多元化阶段的薪酬制度是由原来的4种模式完善规范到13利模式,实行分层、分类的多种薪酬制度和灵活的分配形式。科技人员实行科研承包制,营销人员实行年薪制和提成工资制,生产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辅助人员则实行薪点工资制。海尔工资分档次发放,岗位工资标准不超过青岛市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岗位工资+国家补贴=工资总额。每月无奖金,年终奖金不超过两个月的工资。科研和销售人员实行工效挂钩,科研人员按市场效益和科研成果进行奖励,销售人员如果是外聘的推销员,收入和推销的成果挂钩。

  

在工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海尔一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个岗位、每个动作都进行了科学的测评,计点到位,绩效联酬。每位员工都有一张三E卡(三E--每人:Everyone,每天:Everyday,每件事Everything),劳动一天,员工就可根据当天的产量、质量、物耗、工艺等9大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计算出当日的工资,即所谓"员工自己能报价"。管理人员则根据目标分解为:年度目标--月度目标--日清,计算出当月的应得工资。人人的工资都公开透明,只按效果,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同效同酬观念。在海尔,高素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人才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市场链就是增强职工的市场竞争观念,并在工资分配中加以体现的一种机制。市场链机制为SST(两索一跳),索酬就是通过为服务对象服好务而获得报酬;如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则要被索赔,如果既不索酬又不索赔,第三方就会跳闸,闸出问题来。通过这种内部模拟市场进行分配的形式,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具体的薪酬制度设计中,海尔重点掌握了以下原则:

  

1.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如动态的工资考核,静态的补贴、津贴等)。

  

2.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原则(直接:工资、津贴、奖励等;间接:住房、班车、休假、福利等)。

  

3.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显性:现金部分;隐性:投保、福利部分)。

  

4.整体与部门、部门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按效益计算到整体,按效率考核到部门,按效果兑现到个人)。

  

5.品行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处理问题的观念与效果)。

  

6.主要与次要相结合的原则(主指标与辅指标)。

  

海尔的发展是个奇迹,但这个奇迹的背后是海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员工的"源头"作用的结果。在海尔独特的管理哲学(以人为本、系统协调、日清日高)中,"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同时,海尔一直把分配工作列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所有出现的问题都是分配问题"的观点,在集团内部形成了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配的良好氛围。也正是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海尔集团才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薪酬管理制度,这套制度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员工潜能,确保企业高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海尔集团成功的案例分析

CEO张瑞敏指出,海尔电子商务的实施有赖于“一名两网”的优势:名牌就是名牌,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是海尔的显著优势“两网”是指海尔的销售网络和支付网络。海尔在全球的销售、分销、服务网络和支付网络遍布世界各地,我们不相信电子商务会毫无基础地获得成功,因为没有业务流程再造,没有内联网和外联网应用,没有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与空中楼阁无异。

  

1、首先,在产业方向转移方面,海尔实现了网络管理、网络营销、网络服务和网络采购。依托海尔的品牌影响力和现有的市场分布和服务网络,为电子商务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管理层转移方面,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管理机制上颠覆了金字塔,建立了以市场为目标的新流程。

  

2、企业的主要目标已经从过去的利润最大化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企业内部,每个人都应该对市场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海尔集团还设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三流推广总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来源,直接向国际公司采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业务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资金流则保证了资金的顺畅流动。

  

3、海尔有比较完整的营销体系。有40多个电话服务中心,1万多个销售网点,甚至延伸到6万多个村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站对下单地点有限制,海尔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送货。

  

海尔是国内大型企业中第一家进入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并率先推出电子商务商务平台。我们不想炒作概念和主题,而是要进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因此,海尔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自己的it支撑平台,服务电子商务。

  

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将发展成为一个公共平台,不仅可以销售海尔的产品,还可以销售其他种类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海尔自身的采购需求,还可以为第三方采购和分销提供服务。

  

6、我们将以“一个名字,两个网络”为基础,与用户保持零距离,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海尔需要利用信息来发展。通过这个网站,海尔可以收集到大量用户的信息和反馈。这些用户对海尔的信任和忠诚是海尔最大的财富。

  

三、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1、引导语: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2、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3、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

  

4、海尔集团是我国著名企业,也是成功走向海外的企业之一。它的成功,与其出色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下面简要探讨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5、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海尔集团产品之一格力空调的一条广告语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这充分体现了海尔集团的科技创新。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品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6、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是海尔的精神取向。

  

7、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

  

8、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能体现海尔精神的两句话是: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9、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是海尔的作风。

  

10、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体现了海尔人的市场观念,以迅速快捷的态度对待市场,绝不对市场说不。体现了海尔为用户着想,对用户真诚,快速排除用户烦恼到零。一个典型例证是:海尔在17小时内将海外经理人的.建议变成样机。海尔理念

  

11、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高度警觉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

海尔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海尔企业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12、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能翻多大跟斗,给你搭建多大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企业要想进步,就必须让员工进步,海尔这种做法是真确明智的。

  

13、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海尔力求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认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典例之一是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企业当众砸毁76台不合格的瑞雪牌冰箱。这一砸,砸醒了职工的质量意识,更加坚定了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

  

14、营销理念:先卖信誉、后卖产品。

  

15、市场竞争理念:浮船法: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在海尔的订单中,有只定一台冰箱的。海尔这里实行的是差异化战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不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

  

16、市场理念:创造市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为满足消费者夏天衣服少的洗衣需求,海尔开发了小小神童洗衣机,它的便捷使得它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海尔也在这方面占据了先机。售后服务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出口理念:先难后易。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出名牌之后,再以高屋建筑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

  

17、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海尔技术改造理念:先有市场再建工厂。技术创新理念:创造新市场、创造新生活。市场的难题就是海尔创新的课题。

  

18、职能工作服务理念: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19、海尔对市场的两条原则是:紧盯市场创美誉和绝不对市场说不。海尔紧盯市场的变化,甚至要在市场变化之前发现用户的需求,用最快的速度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需求,创造美誉。试问,这样的企业能不成功吗?

  

20、拆墙论:拆掉企业之间的墙,实现合作双赢;拆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墙。竞合:竞合是21世纪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趋势。竞合的基础是优势互补,竞合的方式是资源互换,竞合的结果是双赢发展。资源论:不在于企业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了多少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源头论: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个人都是一个市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条大河的源头,那么每一个员工都应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员工的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出或抽出来。小河是市场、用户。员工有活力必然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

  

21、质的服务,用户必然愿意买企业的产品,涓涓小河必然汇入大河。计划经济下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助长了员工吃大锅饭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下,必须改为源头喷涌大河满,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喷涌的源头。资源论•整合力:市场的整合力就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一种使名牌不断升值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两种整合来体现,一种是企业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种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此外,海尔非常重视美誉度。消费者给予企业无任何企图的赞扬,有口皆碑,这就是美誉度。这种美誉度是无价的,是最可靠最可贵的市场资源。美誉度不同于知名度,知名度用钱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美誉度不同于信誉度,信誉度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即可获得。美誉度必须不断超出用户的期望值。吃休克鱼:吃休克鱼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的一种形象比喻。零距离销售:市场链的建立就是要达到零距离销售的效果。所谓零距离其本质是心与心的零距离。只有企业同员工的心是零距离,员工才能同用户的心零距离。那就正真做到卖一台产品赢得一颗用户的心。

  

22、除了这些,海尔企业文化还包含许多其它内容,比如真诚、诚信、全球化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它们对海尔进行约束,指导方向,使海尔这艘巨轮在浩瀚的大海中稳步高速前进。像海尔、双汇这样的企业比比皆是。许多企业因良好的企业文化光芒四射,也有许多企业因平庸甚至恶劣的企业文化而暗淡无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就像森林是地球的心脏一样。


复制成功